用户名:  密码:   

网络

本站 

   
  首页>>学科教学>>教学研究

初心展风采 匠心谱芳华——2024学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暨我校学术季展示活动

 作者:李小燕、刘宁、张燕妮、包   发布人:李小燕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
 


 

 

 

 

  为推动“双新”有效落地,展示青年教师风采,打造优质课堂,传递优秀经验。我校从10月到12月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初赛赛教案、复赛赛演课演讲,七位青年教师过关斩将跻身决赛。上周七位老师完成公开课决赛,展示了过硬的教学技能,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各教研组充分利用本次决赛公开课开展主题教研,共同探讨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型的有效实施路径。特别是三节项目化学习推进课以跨学科教研的形式开展,与会教研组对项目化学习的特点、跨学科项目实施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等议题开展了研讨交流,促进我校主题教研向深度化、综合化方向进一步迈进。

  《美术馆之约——跨越千年的呼唤》项目推进课
  《美术馆之约》是《艺术美术》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单元教学内容,李佳颐老师以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法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将“作为‘何以敦煌’展宣传大使,如何更好地弘扬敦煌艺术的感受?”为驱动问题,为项目化学习设计了参观线上博物馆、欣赏评述、观展手册设计、展示介绍观展成果的子任务来落实“艺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与传播者”这个学科大概念。公开课展示的是观展手册设计这一子任务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数字博物馆资源或参观中华艺术宫感受敦煌主题艺术展览观展手册样例图文表达的形式美,并结合调研信息运用观展手册内页的基本设计方法进行制作,以记录敦煌展览的内容特色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文字、图像、色彩、构图等要素对于观展手册视觉呈现的艺术效果,理解美术场馆对于保护、展示敦煌艺术作品及美育的价值,成为未来拥有民族自豪感的守正创新的艺术传播者。同时,课堂中也渗透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审美情感。李老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了感悟与体会、尝试与练习、探索与表达、坚守与传承的教学环节,步步深入、紧扣目标将观展手册制作的学习活动落实到位。
  教研活动中音体美劳教研组的同仁们一至认为李老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问题设计合理,符合初中学习的认知水平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优秀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苏河筑梦——我是苏州河建筑设计师》项目推进课
  《苏河筑梦——我是苏州河建筑设计师》该项目的核心驱动问题是拟定苏州河沿岸建筑的修缮方案。在课堂上,包俊杰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分享了对学校四号楼进行模拟测量的经验,随后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将现有的测量方案应用于苏州河沿岸实地测量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一真实情境的设置,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说课环节,包老师详细阐述了项目与课程的设计理念。他强调,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的动态过程。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对学生在解决测量问题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
  评课环节中,物理学科的陈晓东老师结合本项目,分享了自己对物理知识与数学融合应用的心得体会。随后各年级的老师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八年级备课组长王芳老师则根据自己听课、磨课的经历,对本堂课中学生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七年级的李昀老师则聚焦学生的课堂展示,她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数学教研组组长仇亚尊老师结合课标指出,要重视对学生模型观念的培养,本节课通过项目的推进,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即“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检验结果、修正模型、解决问题”,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出结果。
  俞雯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与老师们一同探讨了项目化学习的本质与内涵,并指出在项目化学习推进课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与支架,引导他们探究讨论如何进一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成果展示。俞副校长鼓励全体教师继续探索和实践项目化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数学组本次“融合·创新·提升:项目化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教研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项目化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活动不仅展示了我校数学组在项目化学习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也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苏河印象——我是苏州河citywalk小导游》项目推进课
  本项目融合历史、信息技术、语文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前期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苏州河citywalk需求进行访谈与调查,并借助人工智能模型,完成行程路线的制定的基础之上,本节课作为一节项目推进课,重点展示学生如何依托史料搜集,运用多重视角认识历史建筑,并基于多重视角,运用批判性思维修撰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导游词,体现了对学生历史、语文、信息技术多门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是在双新背景下探索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次成功的示范。              
  评课环节,李小燕老师从本节课出发交流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从何而来?”。李老师分别从“国家课标要求”、“现实课程落实”、“中考命题形势”、“实际情境需要”四个维度为大家寻找项目主题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李老师在肯定了这节课在跨学科探索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的同时,也在项目成果定性、全程情境融入、评价量规设置几方面提出了后续的改进建议。
  英语组的闫晨老师分别从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的角度分析了翟老师的这节课师生准备充分,资料收集丰富,活动有效,评价标准明晰,且体现了历史、信息技术与语文不同学科间的有趣的学科交流。
  道法组的李历老师与地理组的姚佳忻老师分享了她们在六、七年级开展的以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案例。李历老师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步骤,分别从教材分析、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单元驱动性问题与情境设计、子任务设计、项目评价与反思、学生成果展示几个方面,详细完整的向大家呈现了六年级道法组《我的追梦生涯规划书》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经验。
  姚佳忻老师以七年级的跨学科项目《如何保护候鸟》为例,重点向大家分享了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关于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思考。由于本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存在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问题,姚老师通过在采用拆解项目核心任务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任务支架,促成学生核心任务的达成。
  教研组长张燕妮老师总结政史地组的各位老师在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将继续带着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进一步立足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研究,深耕跨学科,力争产出更多优秀的实践案例并力争形成可供迁移的一般路径。

  在本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中我们看到了我校青年教师对于学科教学拳拳热爱的初心,学习精进的恒心,创新巧思的匠心,活动也为教学研究提供案例与平台,协同全体教师在“双新”背景下吃透课标、用好教材、设计课程,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教学,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本站热点
 网上调查

新版市北初北校网站

很好很漂亮
马马虎虎很一般
很差很难看

 常用站点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静安教育  家校互动  教师教育
 管理平台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
学籍管理 图书馆 实验室